<span id="jrf3r"></span>

      <noframes id="jrf3r"><video id="jrf3r"></video>

      <pre id="jrf3r"><pre id="jrf3r"><dl id="jrf3r"></dl></pre></pre>
        <form id="jrf3r"><p id="jrf3r"><pre id="jrf3r"></pre></p></form>

          <track id="jrf3r"><pre id="jrf3r"><p id="jrf3r"></p></pre></track>
          時間
          更多
          首頁 >> 幸福之旅 >>旅游天下 >> 退休旅游之江西五日(中)
          详细内容

          退休旅游之江西五日(中)

          江西五日(中)



          王謙 | 文


          2022.9.18 星期日 晴

               早上睡到7點半,才被吃過飯回來的景田叫醒。他早上出去以后我又睡了一個回籠覺,還做了一些離奇古怪的夢。我趕緊去吃飯,回來才收拾,緊趕慢趕正好8點上車,好緊張!

               昨天下午,得知20日回程飛機航班莫名被取消,我們討論決定改乘21日下午2點50的飛機,估計7點到家。世事無常,計劃沒有變化快!


          1684744799261252.jpg


                一個小時到三清山下,換擺渡車沿著崎嶇的山路左盤右旋,當人有一點頭暈腦脹的時候,車子到了纜車站。和所有的景區纜車站相似,這里人山人海,隊排的摩肩接踵,宣傳廣告圖案鮮艷,文字搶眼,文化氛圍很濃;路邊小店旅游商品溢出店外,小老板聲嘶力竭,極力推銷,商業氛圍更加濃厚。9點,我們從三青山外雙溪纜車站上去。纜車是進口貨,不但寬大而且平穩,每組8人,通風和視線非常好,我們已經迫不急待地開始拍照攝像。三青山名不虛傳,風景果然不一般:山形很獨特,山勢險峻,植被豐茂;除了森林樹木,由于水流和青苔的原因山色發黑,極像中國的水墨畫。從纜車站開始有二三公里的路坡度比較徒,比較難爬,我們累得氣喘吁吁,汗流浹背,不時停下來擦汗喘息,有些年老體弱的游客就花錢乘滑桿;瑮U很簡單,是一個用細鐵管做的椅子,綁在兩根竹桿上,由一前一后兩個人抬起來,沿著步道臺階艱難上山。這個坡道臺階空人上山都比較艱難,何況要抬著一個百十斤的大活人?每每看到挑夫呼哧帶喘,汗珠子落地摔八瓣,辛苦抬人攀登山路的情景,不免為他們的安全捏一把汗!難道他們真是鋼筋鐵骨?據說整個山道全程大約三、四公里,一個人坐滑桿費用1000塊錢,分段的可以議價,幾百元不等,如果抬全程,一趟下來每個挑夫大概能落200元血汗錢。大家對此現象議論紛紛,莫衷一是。我的看法是,只要雙方自愿,不違法,都是可以做的。一方省了力,一方掙點錢,互惠互利,何樂不為?我從滑桿挑夫油黑的眼睛里讀出“歡迎乘坐”的渴望心語,但是我不會坐滑桿,不是沒有錢,而是不敢,恐高!滑桿挑夫的紅色坎肩上寫著“三清天下秀——某某公司”,看來也不是誰想干挑夫就能干的呢,他們也是有門坎,有組織的哩!

                群山起伏,景色優美,目不暇接。下纜車步行不久,遇到一個古樸的石坊,上書:“巨蟒出山觀世界,神女下凡覓情郎”,橫批:“人間仙境”,的確是十分恰當!又是艱難爬涉,上到一個小廣場,停下歇息,回首遠望,遠山近景千奇百怪,美不勝收,哈哈,真是“無限風光在險峰”!

                上到海撥1500米以后,山路開始逐趨平緩。我們走的是三清山西海岸,這邊風景很美,遠處有很多不同的云朵、山形和花崗巖,一會兒看像這個,一會兒看像那個,或者人物或者動物,栩栩如生,非常有趣。這一線視野開闊,陽光柔和,植物豐富,風景如畫,真是“移步換景,鬼斧神工”!山的半腰是一圈人工修建的水平棧道,猶如大山的一條錦繡腰帶。棧道上小風涼涼的,感覺很爽,叫人一點都不覺得累。我們晃晃悠悠,走走停停,一會兒照相,一會兒說笑,一會兒指點江山,一會兒休息吃喝,禁不住就會發一段小視頻,引得抖音、快手里面的親友點贊、評論,心里有一種悠然自得的感覺。

                遇到其他的游人,認識不認識我們都會大方地打招呼,問哪里來的,有時還會互相幫助照相。有四個70多歲的上海老人在相伴旅游,互相拍照,他們聽說我們是西安來的,都說西安是好地方,比上海適合人居!他們還勸我上山時不要吃糖,說可以吃咸的東西!不知道說的有沒有道理,但肯定是好心。這個偶遇,雖然是擦肩而過,但也是人生旅途的獨特風景,是游山玩水的附加值,副產品!愿他們旅行順利、健康長壽!


          1684744879604342.jpg


                今天看到的風景有藍天白云,有遠山近谷,有大山巨石,有“九天錦屏”“國舅悟道”“流氓兔”“將軍抱美人”“田字石”“仙人指路”“擎天柱”“雙龜趕路”等等,數不勝數。這些山形和具體實物似像非像,一般游人很難馬上發現,而當你在路牌或者別人的提示下,慢慢品味琢磨,忽然“頓悟”的時候,就會非?鞓,瞬間產生一種愉悅感、成就感,真可謂“心有靈犀一點通”!

                我們沿著西海岸山腰棧道轉了一個小圈,走走停停,說說笑笑,心情非常愉悅,尤其是發現了好幾十只不怕人的小松鼠。這些小精靈三五成群,跑來跳去,靈活得不得了!當你給它喂吃的時,它就敢從樹叢里竄到你的身邊,向你示好。那個粗粗的小尾巴毛絨絨的,像個乳白色的刷子,非?蓯!M同學帶的面包恰好派上了用場,吸引了不少小松鼠零距離接觸,大伙兒都拍到了珍貴的視頻,留下了美好的回憶!

                轉一個彎,有亭臺座椅,我們開始喝水吃零食休息,補充能量。這時,一大群松鼠圍繞我們前后,雙方好像都熟悉了,各自忙活自己的,互不相擾。我打開手機看到一篇詩詞:“我問青山何日老,青山問我何時閑;不是閑人閑不得,能閑不是等閑人!焙孟裼幸稽c情景交融!

                正午時間,我們開始下山,其中有一部分是回頭路。最后的這段路比較徒,走得腿發酸發軟,膝蓋比較難受。這時,真的希望有一根拐杖用用,哪怕是一個竹棍也好。我不禁想到那個“小時四條腿,長大兩條腿,老了三條腿,答一動物”的謎語。稍事休息,我們又滿血復活。大家歡聲笑語,樂而忘憂!雖然還有一半景區沒有玩,但也基本上玩夠了,如果要玩完全部景區,那就得在山上住一夜,否則體力支撐不下來。這次沒有玩完也好,留一個念想,可以作為下次再來的由頭!

                下午3點回到金沙村,在廟宇對面的餐廳吃了飯,接著向婺源出發。5點半到了酒店,洗漱,休息,到7點吃飯。餐后,導游提出要另收送站費的問題,大家一致不同意。原因有二,一個是變更航班是航空公司的原因,不是我們的原因,而航空公司是旅游公司聯系的,與我們無關。二是,旅行社本來就應該送客人到機場,改到第二天走依然應該送到,要不然就應該把上次沒有送人而省下的費用退回,這樣才可以另付。


          1684744974422705.jpg


                我們討論著這個問題,到紫陽鎮中心廣場轉了一圈,看了音樂噴泉。這個廣場占地足有上百畝,修得比較氣派,中心有一個沒開的音樂噴泉。剛開始聽人說由于最近干旱缺水,所以噴泉才沒有開;后來又聽說是因為當天是“九·一八”國難日。這兩個原因我們都相信了,認為說得有道理,然而當我們剛準備走時,噴泉忽然打開了,確實是很漂亮!難道是專門為我們開的?大家一時歡聲雷動,尤其是小孩子們,都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了。人們顧不得水霧飛灑,也不怕弄濕衣服,真是一片歡樂熱鬧的氛圍。我們也融入其中,沒少拍照和視頻,有同學當即發了抖音、快手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回去的時候,有6個同學去逛超市了,我和Q軒兩人往賓館走。路上我們天南海北地瞎聊一通,一滿是意識流、信天游!雖然在一個城市工作生活,但是很少能這樣輕松愉快地聊天,因為主題始終是童年……

                回到房間簡單收拾一下,開始寫日記?墒邱R上11點了,還不見室友景田回來。出什么事了嗎?我心里不停地嘀咕,不免有一點擔心,準備寫完日記就打電話。這時景田敲門回來了,原來他一直在Q軒房子聊天呢。



          2022.9.19 星期一 晴

                今天起得早,到外面轉了一圈。出華逸大酒店向右轉就是一個比較大的農貿市場,中間是一個批發市場,有家具,有農產品,路邊還有一個長約三四百米的農貿市場——這是一個早市,規定7點以前必須收攤,所賣東西大部分是新鮮蔬菜水果,也有腌肉、咸菜和小吃、鮮花等,大部分是農民親自來擺灘設點,青菜、蘿卜、絲瓜、黃瓜等時令蔬菜應有盡有,還有賣咸菜、腌辣椒、腌肉咸魚的,一看就是一個南方的集貿市場。擺地攤的商戶(農民)穿得很土,曬得很黑,有一點臟兮兮的感覺,但是他們跟前的蔬菜卻很新鮮,基本都是青翠欲滴,像是剛從地里采摘回來的。有一個開機動三輪車的,正在向地上御貨,那些成梱的甘蔗很新鮮,還帶著長長的綠葉子,這個在西安很難見到。市場里,我還看到一個人牽了一條大狗,狗的個頭足有一米高,威風是威風,卻怪嚇人的。還有一個賣土蜂蛹的,直接把一個蘭球大小的土蜂窩搬到了市場,令人毛骨悚然!另外,我還看到兩個乞討的人,一男一女,都是殘疾人,男的用平板車子推著一個沒有雙腳的婦女賣唱,那女的大概三十來歲,唱得不太好,也沒見有人給他們錢物。我給他們拍了小視頻,距離較遠,沒有拍好,也就沒有發出來。除了賣唱,他們再沒有別的生路嗎?

                我在市場轉了一圈,很想買點干魚咸魚,因為不好帶所以沒有買,最后買了一些新鮮桔子,6點整回酒店餐廳吃飯。因為今天的事情比較多,下面分三個小題記述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篁嶺看曬秋

          1684745112307546.jpg


                今天換了短褲,涼快多了。8點鐘準時出發,去篁嶺景區。

                篁嶺景區在半山上,坐一會兒小型攬車就上去了。篁是竹子的意思,嶺是山嶺的嶺,據說是一個著名網紅打卡地,號稱掛在山坡上的鮮花小鎮,梯田人家,一幅流動的“清明上河圖”。實際上這里也是一條山溝。在一側山坡上有一個村子,大約有600年的歷史,村里人大部分姓曹,逃避戰亂來的,由于他們有好學的家風,后來出了一些大官、文人和商人。

                乘纜車上來,爬幾百米階梯,看到一個古色古香的木牌樓,上書“天開篁嶺”四個大字。再上幾十米,是一個三四百平米的廣場,有一個像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生產隊開會的主席臺,后面有一部水稻脫粒機,旁邊地上堆了一圈南瓜,半空中掛了一圈金燦燦的老玉米、紅辣椒,頗有一種農民慶豐收的氛圍。        主席臺上有一條橫幅寫著:“第八屆中國篁嶺曬秋文化季”,旁邊有幾輛木質獨輪車,拉一些南瓜等物品。我們分別試著駕駛了一下,獨輪車裝滿了物品以后,還真的是不好掌握平衡,不一會兒就頭上冒汗,切身體驗了一次農民的艱辛。向右轉,我們進入了曹家祠堂,即有“門當”又有“戶對”,經典的徽派建筑。里面還有書畫展,有私塾教室,小課桌上擺著三字經和算盤。我們坐在小桌小凳上,口里念著“人之初”,手里撥動算盤珠,仿佛回到了久遠的童年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后面就是一條長長的街道,叫天街。有賣硯臺、賣小餅、賣酒的,還有老郵局、油紙傘店、酒吧、茶樓、小吃店等等,不一而足,五花八門;旧隙际乔暗旰蠓,連生產帶銷售。在餅店我們看了一個“網紅”老板做餅的部分流程。只見他一邊念念有詞,一邊熟練地翻餅,花樣百出,非常漂亮和準確,讓人嘆為觀止。我們一塊兒買了些小餅,品嘗了一下,有好幾種餡兒的,味道不錯,營銷方式更絕,引來游人一片掌聲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在村子里,我們見到了獨特的木樓和“曬秋”文化!皶袂铩本褪谴迕駮袂锾熵S收了的糧食、蔬菜等農副產品。家家戶戶都從窗戶里抻出木棒,挑起一些大大的、圓圓的竹匾,在里面曬水稻、玉米和辣椒等,每戶人家的窗外都是大小不同的竹匾,色彩斑斕,場面宏大,令人驚嘆!我們現在有的高層建筑抻出來的晾衣架,可能就是受到了他們的啟發。

                透過房子的空隙,我們可以看到溝對面有大片收割過的梯田,大約有幾百上千畝,層層疊疊,非常壯觀。據說每年春天那里都是一層層的油菜花,黃得燦爛,鮮艷奪目!

                我們還看了當地人家的房子,廳堂臥室和廚房等,也看了一下可以顛倒和傾斜的“怪屋”,給人一種頭朝下腳朝上的錯覺,吸引了不少游客體驗拍照,令人驚奇!

                村子后邊還有長橋、玻璃棧道等,由于太遠我們就沒有去,返程途中來到花溪水街。一條曲折的小溪,兩邊都是錯落有致的小門面房,賣著各色各樣的商品,幾座小橋點綴其中,水平的、拱形的,形態各異——小橋流水,水霧鮮花,很有情調。中間還有一個懸屋,就是房子的上部和下部都有,就是缺少了中間的墻體,不知道上面的墻體和屋頂靠什么支撐,令人百思不得其解!旁邊是一個巨大的水車,依依呀呀地車水,很有穿越到古代的感覺,一時不知今夕何夕?溝底下有一棵1200年的大樹,兩三個人摟不住,據說是江西省為數不多的古樹之一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回程中,P團長買了一瓶當地生產的糧食酒,60多度,抿了一下,醇香無窮。賣酒老頭聽說我們是西安人,專門用笛子為我們吹了一首北方特色的樂曲……

                中午1點,我們乘纜車下山,看到很多收割過的梯田,有大量玉米和割倒未運走的稻谷,農民們肩挑背扛,正在艱辛地搬運,讓人深感勞作的艱辛。

          篁嶺景區真是個好玩的地方!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 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江灣狂歡

          1684745352207018.jpg


               返程時路過江灣景區,兩個地方相隔不遠,開車只有幾十分鐘。我們累了,只想走馬觀花地轉一圈。

               進入景區大門,通過一段小橋流水,一個巨大的廣場出現在眼前。右邊是旅游商品一條街,主要賣各種文玩產品,游人不多,生意一般,有老板在打瞌睡。

               向左一轉,是一個巨大的祠堂,寫著蕭江祠堂,規模非同尋常。進院兩邊的對聯分別寫著“忠孝節義”“族睦宗敦”八個大字,三進九開間,138根立柱,氣勢非常宏偉,占地面積足有半個足球場大。中間是中堂,上書“永恩堂”,意寓子孫要飲水思源,不忘根本。后面供著江氏祖先的牌位。

               出來繼續左轉,進入江灣村,是一大片古老的微派民居。有一個滕家大院,好幾進院子,廳堂,臥室,廚房,內室,水井,后院,側室,茶室,看小戲和存轎子的地方,應有盡有。高墻小窗,黛瓦白墻,典型的徽州建筑,尤其是建筑用磚都提前壓鑄上了“滕字”,足夠氣派。一個大戶人家,建筑很有特色,保存基本完好。

               隨后,我們看到一所小學,是江灣中心小學,正在上課期間,沒有看到小學生,聽說江澤民曾經視察過這所小學并且題字。

               再轉幾個街道,就看到一個破舊的房基,留有一些殘磚舊瓦,一些門柱和柱子底座。導游說這是江澤民家祖先的舊房基,不知道什么原因,沒有重建,只剩下殘垣斷壁和荒草。

          出了古樸雅致的村門,一行人來到一片山根下的小湖。這里有山有水有廊橋,湖光山色,微風習習,令人心曠神怡。導游講這個村子的風水好,后代出人才,光宗耀祖。

          湖邊有當地婚俗的展館,展出許多文字圖片和實物。有一個用“鮮花”做出來的“心”字造形,我們就或男男,或男女,做出同心同德的“泡斯”拍照,大家喜笑顏開,忘乎所以,很是開心!更有意思的是湖邊還有一個巨大的“萬花筒”,人可以進去,里面燈光圖案不停變幻,五光十色,讓人眼花燎亂。這時有同學被導演出雙雙挽手,緩緩漫步即將進入神圣殿堂的動作,更有意思的是有人順勢哼起了浪漫的進行曲,哎喲媽呀!這個即興發揮的節目給我們笑得人仰馬翻,眼淚都流出來了……所有的疲勞一掃而光!

                后面還有一個民國時期的郵局,一個二層樓的奇石博物館,以及一個室內大戲院,舞臺連著玻璃丅臺,可以擺十幾張大桌子,是一個既可以看戲又可以舉辦婚禮的好地方。

          景區雖然不大,但有山有水,有保存完好的民居,尤其是那個徽州典型的蕭江大祠堂和寫著“三思方舉步,百折不回頭”對聯的敦倫堂,讓人震撼,令人沉思,叫人難忘!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 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游園不遇

                晚飯后,有兩人累了回房間休息,我們另外6個人出去散步。大家向著酒店對面的方向走去,天麻麻黑,微風拂面,異地他鄉,倍覺新奇。聽人說對面幾百米處有一個廣場,在當地比較好玩,我們就沿著公路右邊,一邊聊天,一邊慢慢遛達。忽然看到馬路左面有個像公園的場所,園內有飛檐斗拱,參天古樹,燈光閃爍。有人猜測是一個廟,有人說是一個公園,大部分同學認為現在已經下班了,肯定不會讓游客進入,就繼續向前走,也有同學比較好奇,就試探著闖入。

                不一會兒,Q同學打來電話說,他已經進去了,這是朱熹的園林,名字叫熹園,亭臺樓閣,小橋流水什么都有,比較好玩,叫我們掉頭入園參觀,我們就大大方方地從大門進去。門口兩位保安本來好像已經睡著了,沒有看見有人進入,可是當我們進去十多米時,保安被我們說話的聲音驚醒。一聽是外地口音,立馬叫我們停下,說明此時已經下班了,不能放人進來,并解釋公園燈光只是為了好看,要進去參觀只能明天上午九點。我們只好打電話叫出來已經進去的Q同學。Q同學出來說,這個是熹園,就是南宋大儒朱熹的園林,里面有什么奇山異水,越發勾起了我們的參觀欲望。然而,在異地他鄉我們只能聽從兩位保安的指令,向后轉,齊步走!也許,錯過這個機會,我們會終生與這個古代大儒擦肩而過,失之交臂……我們黙念著朱熹的詩句:“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滟與共緋徊。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”,依依不舍地離開。



          《江西五日》(下)即將更新

          敬請期待


          1684743225917425.jpg

          作者簡歷


          王謙,男,1960年7月28日出生,祖籍陜西子長,中國民盟盟員,大專學歷,主任記者職稱。


          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,西安市書法家協會會員,民盟中央美術院陜西分院理事,陜西漢唐文化創意研究院研究員,陜西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,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客座教授。


          陜西科技報原執行總編,曾多次獲得中央、省及行業新聞獎,新聞作品多次獲中央、省市領導批示,發表新聞作品兩百萬字,散文、詩歌、小說、報告文學數十萬字。



          來源:王丹江 大謙看世界

          編輯:王晶 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稿

          1684807111511447.jpg





          技术支持: 善建站 | 管理登录
          返回頂部 seo seo
          亚洲无码免费观看_亚洲欧美日韩专区一_精品国产偷自产在线_伊人久久东京av